在创作的雕塑家往往创作空间与条件都有限,在创作中一些过程稿只能被不舍地毁掉,但利用 3D 扫描技术可以在毁掉过程稿之前采集数据,把作品变成 3D 模型并保留,既不占空间,日后研究和回顾学习也有了存档。尤其是对正在读雕塑系的学生来说,在没有足够的经济条件进行石膏反制的情况下,3D 扫描技术对他们的作品进行模型化尤其有意义。
此外,存档的 3D 模型还可以随时进行快速的“数字化”再创作。传统的再创作过程,任何一个细小变化和动作都需要大费周章,而 3D 技术可以直接在软件中对 3D 模型进行修改和姿态矫正,甚至进行组合和新的创作尝试,不但方便快捷,也大大提升了材料费的评估与统计的效率及准确性。
使用 3D 扫描技术将艺术品数字化,再与 3D 打印技术相结合,艺术展示方式变得更加新颖和有活力。同时也让艺术品更加“接地气”,因为有了 3D 数字化技术,人们也有机会将喜爱的作品带回家。3D 打印的技术除了能为精密设计的艺术品在实物效果上提供帮助以外,也可以大大的减少制作时间和人工成本。随着人工成本的不断提升,实教工作中使用的模型的制作愈发耗时耗力。因此, 3D 打印技术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一件雕塑如果用传统的方法需要两周的时间才能完成,使用 3D 打印可能只需要 3、4 天。另外,近年来翻模师傅的费用在不断的上涨,从 2012 年的每天 100 元已经涨到了现在的 400元。所以 3D 打印技术一定会随着普及程度的增加发展的越来越好。
在引进 3D 打印技术之前,美术学院雕塑系大多使用传统雕塑方式完成艺术品及教学模型的制作。与 3D 打印技术相比,除了耗时更长,传统技艺也无法避免在后期加工的过程中,由于人工技艺原因不得不对原始设计做出修改。美术学院雕塑系老师表示:“3D 打印的引入让老师和学生头脑中虚拟的设计想法有更充足的时间得以实现,并降低了对于后期加工能否完成这些设计的忧虑。同时,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完成自己的作品并得到展示机会,也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工作和发展机会。”
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3D 打印技术被巧妙的应用在各类设计独特的艺术品上,使其更加精妙绝伦,夺人眼球。例如,2013年,巴黎时装周带来 12 双由 3D 打印机制作的时装鞋,亮相著名荷兰设计师艾里斯 范 荷本的“狂野之心”(WildernessEmbodied )系列展。著名设计师艾里斯 范 荷本 (Iris van Herpen) 与名鞋设计师 Rem D Koolhaas 携手,通过 3D 打印机,制造出结构复杂、充满几何冲击力的裸靴,充分展现以自然元素为核心的理念,创造震撼的视觉效果,突破时尚设计极限。
无独有偶,在时装设计方面,2014 年南非设计师使用3D 打印机推出了别具一格的彩色多材料 3D 打印时装系列。该系列设计独特,以“彩色玻璃”紧身胸衣、“经典之蛇”时装鞋和腰带,以及一系列“鱼游珊瑚”手镯为设计亮点。这些设计作品多为一次性 3D 打印而成,融合了前所未有的明艳色彩和材料组合。
3D 数字化技术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光彩,其在中国的应用也为中国本土设计师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去与国际竞争者同台竞技。在3D 打印技术与3D 扫描技术的联合强力支持下,学院不仅在教学模型的制作中获得了更大的便利,也为在校学生提供了更多机会实现自己想法,完成自己的设计并进行展示,为自己赢得更出色的未来。